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讀後心得-只做重要的事,才是珍惜人生

人生只有短的小氣的4千個禮拜,我們應該接受人生有限,拋開必須「做完每一件事」的思維,選擇重要的事來做,活好這一生一次的人生。

如果以活到80歲來計算,人生只有短短4000多個禮拜,如何善用這一生一次的時間,絕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。

如果你也有追求「完成每一件事」,認為「只要撐過去就有美好未來」的想法,推薦你看這本書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,對於人生有限的時間,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。

這本書在說什麼

時間是我們最大的煩惱,除了孩子常嚷著想快快長大之外,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,甚至還得對抗分心這小壞蛋。但是,我們真的有好好運用這有限的人生嗎?

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作者奧利佛‧柏克曼認為,我們身處在一個終點線不斷移動、永遠難以滿足的時代,時間管理越好,只意味著我們要做更多的事,然後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。

柏克曼建議我們,接受「人生有限性」的事實,放棄「完成每一件事」的偏執,因為,越能接受真正的事實,就能完成更多「真正重要」的事情,從中獲得真正的滿足感。

這是一本結合哲學、心理學的時間管理書籍,點出許多我們不自知的迷思或習慣,以及一些被社會定型的時間觀念,最後不免俗(也是讀者最期待的)給出幾點實用的建議,幫助我們好好運用這4千個禮拜。

放棄「完成每一件事」

科技進步理應帶來更多時間,但現實似乎卻相反,讓我們試著回想,ChatGPT出世後這幾年,各種AI軟體加入成為我們的幫手,但我們有因此獲得更多的時間嗎?還只是獲得更多的工作?

經濟學界巨擘凱因斯都為此吃過虧;第二次工業革命階段,凱因斯看到當時科技所帶來的巨大便利,於是在1930年預言,到了2030年,人們受惠於科技進步,一周只需要工作15小時。

「如何運用大幅增加的休閒時間,是人們的新挑戰。」

沒有意外的話,凱因斯的預言要出意外了,凱因斯誤以為終點線和馬拉松的終點門一樣固定,然而,工作效率越高,只意味著會被分派到更多的事情,就像清潔器具的發明,只會讓我們對整潔的要求提高,家事一樣繁忙。

就連巴菲特都用25-5法則來告訴外界,想要成功,就得放棄「完成每一件事」的偏執,專心挑重要的事來做(當然,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,決非僅限於工作)。

*25-5法則,先挑選25項覺得重要的事,接著再從中挑選5項,之後努力做那5項,同時努力避免做另外20項。

拒絕活在未來

對未來的考量不可以自動高過一切

前陣子,一名主播替小孩規劃了完整學習課程,引起廣大討論,支持的聲音認為,痛苦會過去,美會留下,當小孩未來出人頭地,一定會感謝父母的栽培。

質疑的聲音則認為,為了讓孩子活在父母鋪好的道路,剝奪當下的快樂童年,而且父母完全把心思完全放在讓孩子成功,自己也會錯過孩童光陰本身的美好。

在此不評斷此事;但作者在書中提醒,不只是父母,我們多數人常常都不自知掉入了活在未來的情形。

功利主義下,我們心思總是活在未來,而不是當下,面對時間,若對未來有幫助就是善用時間,沒幫助就是浪費時間。

然而,人生其實是一系列的「當下瞬間」所組成,當下的體驗,絕對是最獨特又最重要的。

那些說著「等我…,就能…」的人,總是把當下當成一種工具,一種通往未來快樂的工具和手段,深信只要熬過當下這段艱苦的日子,某某年後,保證(?)能獲得快樂無憂的好日子。

誰能保證呢?但我們只能確定,一旦這樣想,就不用面對討人厭的現實了,對吧。

我們要提醒自己,拒絕活在未來,好好活在當下、體驗當下,我們甚至要常抱著「很多事情,可能都是最後一次」的心態,珍惜當下的樂趣與體驗,就算是對未來毫無意義的嗜好,也值得我們在休閒時花時間大玩特玩。

拖延是最佳的時間管理技巧

拖延常常被視為個人時間管理不佳,但用對方法,卻會成為最佳的時間管理技巧。

我們時常會優先處理不重要的小事,一來是我們還抱持著「完成每一件事」的心態,二來,對於重要的事,我們時常想要留一段完整的時間來做,於是就會先拖著去做雜事,結果就是小事永遠處理不完,一天接著一天耗掉。

真正的時間管理,是幫助我們忽略該忽略的東西,作者也提出三點建議:

1.先支付自己:就像領到薪水,立刻撥一部分存起來一樣,我們一定要先留點時間給自己,有人選擇每天的一早,也有人固定空下時間和自己「開會」。

如果你現在就不留點時間給自己,你不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突然完成某件事情。

2.手上一次只做1~3件事,一旦分散注意力,做起事情的效率與品質將大打折扣。

我自己會額外搭配番茄鐘工作法,每次專注一件事情做25分鐘,接下來的5分鐘,就處理收發e-Mail、訊息等雜事。

3.放棄中等重要的事,這邊又回到巴菲特成功者的25-5法則,經過篩選,會發現很多認為重要的事,其實排比沒那麼前面,我們該把有限的人生,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

完美會讓我們動彈不得

書中也提到一個想法「完美會讓我們動彈不得」,對創作者來說相當具有提點意義。

許多人都有創作的想法,但礙於完美主義與求好心切,遲遲拖著不敢動作,畢竟,拖延可以讓我們免於經歷失敗帶來的挫折感。

以我為例,下班後寫閱讀心得是重要的事,但有時擔心寫不好所以就拖著不寫,把時間拿去追劇滑手機。

對此,作者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,他認為,如果拖延不做重要事情的理由,是因為追求完美,那我們必須知道,完美並不存在,過度追求完美只會讓我們動彈不得,所以做就對了。

結論與反思

算一算,我人生只剩2100多個禮拜,真的是很不想面對。

現代人們常自嘲「下次約」等於不會約,「有空吃飯」等於沒空,這些都是忽視了人生的有限性。

因為有限,所以珍惜,是這本書的核心思想,作者不斷強調,接受人生有限,能幫助我們活出更深刻的人生。

我們會更珍惜每次的相聚,而不是人在心不在;我們會全心享受每一次的旅遊,而不是旅途中還煩惱著工作。

人生只有一次,我們擁有的禮拜愈來愈少,這本書幫助我們重新檢視對時間的想法,不再凡事只替未來打算,而是用心體驗每一個當下。

推薦你這本好書!

炸毛很帥但最近很愛痛咬我的女兒(怒)。

Momottqq
Momottqq
文章: 22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