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作者:孟睿思(Christopher Marquis)
- 出版社:天下文化
- 閱讀時間:三天
最近正在寫公司的永續報告書,某一天,老闆拿著這本書給我,要我看看能不能對專案有所幫助。
先說結論:這是一本介紹與推廣B型企業的書,適合正在從事永續相關的企業幹部、員工閱讀,書中也舉了許多實例,有助於幫助發想「如何能讓企業更好」。
對永續品牌的期待
劍橋大學教授孟睿思(Christopher Marquis),長期投入ESG領域,一次被學生在課堂上問倒後,決定投入B型企業的研究領域。
進入21世紀,社會對企業的期待逐漸轉變,除了追求利潤,更期望企業發揮影響力,照顧員工,友善環境,打造永續品牌。
除了做善事的CSR,也希望能打造全方位永續的ESG。
B型企業
只是,許多企業透過行銷「漂綠」,也讓外界漸漸不再信任各自企業的自我宣揚,B型實驗室也就在那樣的氛圍下誕生。
創辦人是知名品牌And 1的創辦人,因為公司經營的關係,深感永續的重要,也致力成為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認證,將企業重新定義為「成為世界上最好,還對世界最有益」的組織。
通過認證的標準,是採取B型實驗室制定的「商業影響力評估」,共涵蓋五大面向:
- 公司治理、
- 員工照顧
- 環境友善
- 社區照顧
- 客戶關係
從全方位檢視企業的營運,成為兼顧利潤,以及所有利害關係人利益的成功企業。
將影響力擴大到所有企業
書中以Nike為例,雖然不是B型企業,但透過制定勞工準則等方式,要求自己和供應商共同遵守,展現社會影響力,善盡社會企業責任,這就是B型實驗室最期盼看到的「希望所有企業皆能發揮影響力」。
而在台灣,信義房屋可說是類似的指標案例:雖然不是B型企業,但仍然針對各利害關係人進行合宜的互動與關係,並展現自身的影響力,推動和宣導永續企業。
隨著第一批的千禧世代進入勞動市場,他們將漸漸成為勞動與消費主力,研究發現,千禧世代對於和自己有相同看法的企業,展現強大的支持與購買,而「永續」將會成為跨時代的共識。
也因此,顧及所有利害關係人的經營方式,會讓企業在這波永續的洪流中常保競爭力,言行不一、只說不做的企業,將愈來愈辛苦。
後記:
B型企業志在篩選漂綠、言行不一的企業。
而在我閱讀這本書時,台灣某B型企業爆出職場霸凌事件,辭職下來的創辦人,名字甚至位列此本書的推薦人,相信編輯一定相當頭痛,我想,該企業下次想蟬聯B型企業資格,可能並不容易。
然而,這也呼應了B型企業想傳達的概念,從營運、對環境、對員工,甚至對所有利害關係人,都希望企業是發自內心的向善,追求永續。
嚴格說起來,這本書不算工具書,可以當作歷史書籍來閱讀,來提升對大產業的認識。
書中雖然列了許多B型企業的案例,但若想當作自身企業的參考,內容並不算充分,我認為,多看看同產業其他公司的永續報告書,幫助會更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