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平常聊天、與人互動時,如果遭到指責做錯事、說錯話,或是被認為觀念錯誤,當下會有什麼反應?
讓我先來分享一個例子:
前陣子我在餐廳幫忙,因為對菜色不熟,幫廚師夾錯夾子,導致出菜時出了包,白白送客人吃了一大盤的炸肉排。
「如果廚師自己有夾好夾子,我也不會出錯」,「如果外場人員及時把菜收回來,不就沒事了」。
發現出錯的當下,我其實感到相當懊惱,但隨著不斷被指責,上面這些想法,就像搖過後才打開的可樂泡泡一樣,開始冒上我的心頭。
戰或逃
回到一開始的問題,人們在面對指責時,多數會有以下兩種反應:
第一種是像我一樣,下意識地替自己辯解,像是找理由、牽扯到其他人,甚至開始生氣,簡單來說,就是那種「不願認錯」的類型。
第二種,則屬於「不想溝通」類型,遇到指責,只想著立刻停止對話,急著離開當下的環境與氛圍,甚至在離開前拋下一句「對對對,你說的都對」,把人氣個半死。
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·格蘭特在著作《逆思維》裡提到,當我們受到挑戰或質疑時,可能會觸發杏仁核,釋放相對應的賀爾蒙來啟動「戰」或「逃」兩種模式,同時引發憤怒與恐懼的情緒。
重新思考的重要性
「想要解決問題,你得先發現問題」,雖然說,戰或逃都不是好的溝通方式,但好處是,現在我們發現問題點了,這有助於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做出改變。
遭到指責時,我們要先認知到自己當下處於戰或逃模式。接著努力拋開情緒,進行「重新思考」,這是改變反應模式的關鍵一步。
重新思考能幫助我們冷靜面對指責,找到問題根源,才能真正解決問題,而不是被情緒帶著走。
重新思考也意味著按下暫停鍵,想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錯,有錯的話如何挽救,後續如何避免再犯。如此一來,不僅能真正從錯誤中學到教訓,還能提升自我認知與溝通能力。
這不會很容易,但絕對值得努力嘗試。如果能做到的話,那你的心智能力應該超越身邊九成的人。
科學家心態
心態不要像傳教士,始終保護和宣揚自己的理念。
心態不要像檢察官,總想著證明別人是錯的。
心態不要像政治人物,不斷說服別人支持自己。
心態應該像科學家,傾聽他人意見,根據證據,接受「自己可能是錯的」這件事。
很幸運的,我在餐廳出包的前幾天,剛好看完《逆思維》這本書,所以當心中檢察官與傳教士心態出現時,我立刻有意識到,並且成功切換到科學家心態。
經過短短時間的重新思考,我了解到這次確實是我的錯,也提醒自己,未來每次出菜時,多花三秒鐘或一句話的時間和廚師確認,就能有效避開再次的失誤。
仔細觀察,會發現人際間的許多衝突,其實都不是來自最原始的錯誤,而是事後衍生的反應,包括找藉口、逃避溝通。
透過冷靜與反思後的妥善溝通,能幫助事件迅速畫下句點,不再持續內耗心力,讓生活持續往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