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》讀後心得與反思

透過此書,讓我們徹底了解習慣,也知道就算不會非常容易,但習慣是一定可以改變的,。

你知道嗎,研究發現,我們每天的活動當中,竟然有超過40%是透過「習慣」完成,也就是說,我們有將近一半的行為,是仰賴幾乎不假思索的「自動導航」。

這些「自動導航」,讓我們大幅提升生活的流暢性:一早起床洗臉刷牙、走路時可以邊划手機邊看書、開車時順利抵達目的地…等。

然而,我們也會不自覺的吃下甜甜圈、鹹酥雞,儘管昨天才捏著自己肚子的肉,在鏡子前宣示開始減肥。

習慣,不僅僅只是戒菸、運動這種「個人習慣」,更會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,甚至是災難發生時,人員傷亡的嚴重性。

如果你想改掉舊的、不好的習慣,建立起新的、好的習慣,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》這本書,相信絕對可以幫到你。

這本書在說什麼

《THE POWER OF HABIT》,中文書名翻譯成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》,顧名思義,就是從生活到工作,甚至企業、社會,通通會受到習慣所帶來的影響。

作者查爾斯‧杜希格,是一名《紐約時報》的得獎記者,進行過很多深入的追蹤報導。書中分享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,就是他曾經去巴格達擔任戰地特派記者,親眼見證派駐當地的美國軍官,運用習慣的力量,將三不五時發生的暴動給杜絕掉。

而且方法竟然只是「禁止小吃攤販在廣場營業」! ( What???!!!)

事情是這樣子的:

當時,巴格達附近有座小鎮,很常發生暴動,駐紮當地的美軍,當然有責任和義務來處理。

當地的一名美國軍官,透過多次的觀察發現,每次暴動的行為模式,一開始,都是廣場人潮愈聚愈多,小吃攤也跑來做生意,接著,示威者漸漸情緒高漲,一般吃著烤肉串,一邊高呼口號,然後當有人開始丟瓶子,碰!暴動開始!

於是,軍官請市長下令,禁止小吃攤出現在廣場。

到了下一次,群聚幾個小時後,飢腸轆轆的示威者遍尋不到烤肉串,口喊開始喊的有氣無力,最後乾脆鳥獸散,回家吃飯。

親眼見證習慣的威力後,作者開始透過各種採訪、研究,對習慣進行全面性的探討,包括從演化角度找出「為什麼會有習慣」,找出公式來「算出」如何學會好習慣與改掉壞習慣,並進而可以「堅持下去」,更用健身角度來「鍛鍊」意志力肌肉…等等。

以下是這本書對我來說,最重要的三點

習慣對於人類的必要性

我平時搭捷運通勤,永春站上車、忠孝復興站轉車,要先經過上樓下樓共四階段的手扶梯,才能抵達前往南京復興的月台。

從進到車廂,到通過這些樓梯,直到嗶卡出站,整個通勤過程,我身體會開啟自動導航模式,讓我可以邊看書、邊正確的抵達公司。

反觀我前陣子去日本自由行,搭車過程,時時都緊盯著手機app換乘案內,注意列車時間和月台號碼,完全無法分心,更別提拿書出來看。

這就是習慣的目的:讓我們不用一直動腦,有多餘的腦力來做其他事,小至邊走路邊看書,大致發明飛機、疫苗。

換一個角度來看,統計發現,人一天要做出超過35000個決定,如果什麼都要「有意識」地做出選擇,難以想像生活會變得多困難。

演化過程中,人腦會努力的減少工作負荷,盡可能將所有例行的行為,變成習慣,像是現在的你,只要看標題,就知道這篇文章是「由左往右」閱讀,接下來的幾十行,通通比照辦理。

從最初透過思考後而做出的決定(從哪裡上車、哪裡轉車、下車),過了一段時間後,不用思考,也能自動導航抵達到目的地,這就是習慣,讓我們可以更流暢的過生活,讓我們擺脫瑣事,有餘力處理更重要的事情。

如何培養/改變習慣

曾經喜歡打籃球的人,當有機會碰到籃球,還是難免會興奮的運個幾下,如果有籃框,更會想嘗試投個幾球。

因為他看到、摸到了籃球,想起籃球曾經帶來的快樂。

籃球,我們稱做「提示」,而過往籃球帶來的愉悅回憶,則稱做「獎勵」。

一個習慣、自動導航的養成,是由提示→行為→獎勵,這三個步驟所組成的,作者稱做「習慣迴路」:

看到提示,展開行為、行動,獲得獎勵,如果獎勵夠吸引,會讓我們下次見到提示時,樂意重複行為來獲得獎勵,久而久之,這個行為,就會成為習慣。

習慣迴路中的「行為」,就是習慣,而前後夾雜的提示和獎勵,是能否堅持習慣的關鍵。

「提示」,可以是任何事情,並以任何形式存在,像是菸味是癮君子的提示,綠燈是駕駛踩油門的提示,走入捷運車廂是拿出書來閱讀的提示。

《原子習慣》告訴我們,讓提示顯而易見,是維持好習慣的關鍵,想養成晨跑習慣?試著把球鞋放在起床就能看到的地方;相反的,想改變一個舊習慣,就要努力讓提示隱而不見,與其看著糖果餅乾忍住不吃,不如讓家裡沒有糖果餅乾。

再來,完成行為後如果獲得「獎勵」,大腦就會在下次遇到提示時,想起前一次的獎勵,進而鼓勵你重複那個行為。

沒有人會想花時間在沒獎勵的事情上,只要讓獎勵充滿吸引力,就能讓行為持續重複,進而養成習慣。

運動過後,大腦產生的腦內啡會讓人心生愉悅,你甚至可以學瓜哥加碼,犒賞自己禮物,像我有位愛爬山的朋友,每累積5座百岳,就給自己添件高級的裝備。

透過獎勵,讓你愛上一個行為,就是養成習慣的最高境界。

壞習慣無法消失 但可以改變

相較於養成好習慣,如何把已養成的壞習慣改掉,我認為意義更大(難度也更高)。

為什麼說改掉壞習慣的難度更高?以喝酒為例,喝下去會立刻獲得體感上的獎賞,如果忍住不喝,你什麼獎勵都沒得到。

前面提到,沒有人會樂意做沒有獎勵的事情,忍的了一次,忍的了一輩子嗎?

本書告訴我們,你無法根除壞習慣,只能改變它。

至於要如何改掉壞習慣,必須要很務實的沿用原本的提示和獎勵,然後用新的(好的)行為來滿足。

美國無名戒酒會發現,許多酗酒者,是在忙了一天,感到疲倦和空虛時(提示),特別想要大喝特喝,他們也表示,喝酒感到充實(獎勵),儘管他們不愛爛醉的感覺。

為此,無名戒酒會採取一對一的夥伴關係,告訴成癮者,當面對同樣的提示(感到疲倦和空虛)時,撥通電話給夥伴聊一聊。

結果,這個簡單的舉動,收到極大的成效,因為透過和好友聊天,讓成癮者得到同樣的獎勵(感到充實,心靈不再空虛)。

意志力是肌肉 會用到力竭 也會愈練愈強壯

我之前下班都還算精神抖擻地去健身房,有一次處理突發事件,當天工作量暴增,壓力也山大,加班完,疲累的只想暴飲暴食,於是就走進四海遊龍,暴點20顆鍋貼和20顆水餃。

與其說是身體累,準確來說,應該是心累。

對此,作者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,他認為,意志力不只是一種技能,更也是一種肌肉,而我當下的狀況,就是意志力肌肉已經「力竭」,進而失去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的自制力。

既然說意志力是肌肉,自然會有以下兩個特點:

  • 1. 用久了會累,會沒力
  • 2. 可以透過鍛鍊,愈練愈狀,愈強

第一點,解釋了為什麼有些成功人士,會在忙碌一天後的晚上,屈服於外遇的誘惑。

許多人或多或少,曾有過自制力隨著意志力突然崩解的情形,讓我們無法堅持該有的好習慣,該怎麼辦呢?

我們可以透過鍛鍊,來讓意志力肌肉愈來愈強壯。白話來說,就是先設想出會影響你習慣的變數,然後想出解方。

旗下有數十萬名員工的星巴克,堪稱鍛鍊意志力肌肉的表率。他們以專業親切的服務著稱,為何面對各式各樣的客人,員工總是可以笑著以禮待人?

作者發現,星巴克在教育訓練時,主管會請員工設想各種奧客情境,以及各種會影響「有禮習慣」的變數。

接著,雙方透過角色扮演,明白該如何處理各種不愉快的時刻。

透過演練,讓員工把意志力打造成習慣,讓他們面對顧客時,只要充分展現演練成果,無論再累、精神再差,都能順利完成任務。

透過不斷的訓練,意志力就這樣變成習慣,遇到奧客,無論當下精神狀態如何,都可以透過事先的練習(也就是提示),展現練習的行為(習慣),最終完成任務,獲得取悅客戶的成就感(獎勵)。

如果沒有事先沙盤推演,會怎麼樣呢?

此時,遇到奧客,員工得使用意志力來處理,若處於快下班、意志力即將力竭的狀態,難保員工不會失去耐心,和奧客爭執一番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那些面對奧客總能笑臉迎人、看起來自制力堅強的人,其實往往很少用到意志力,因為他們已經把自制,變成一種自發的習慣行為。

關於這本書的反思

美國心理學之父,威廉‧詹姆斯說過:「我們的一生,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。」

人一天要做出好幾萬個選擇,其中超過四成是由習慣主導,可想而知,養成的習慣是好還是壞,對人生有多麼重要。

過往總把習慣推給意志力,認為無法堅持好習慣,一定都是意志力不堅定的錯,但透過此書,讓我們徹底了解習慣,更讓我們知道,習慣是一定可以改變的,就算不會非常容易,但一定可以改變。

相信,是改變最重要的第一步。

本書和《原子習慣》,都是在談論習慣,都非常具有啟發性,相當值得成為終身閱讀的書籍。

《原子習慣》篇幅較著重在個人行為,像是運動、飲食,至於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》,涵蓋範圍較廣,小至個人習慣,大致企業文化、公共安全議題。

如果你兩本都還沒看,建議先看《原子習慣》,再看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》,相信書中的知識,能有效幫助自己,幫助周遭的親朋好友,一起打造更好的生活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Momottqq
Momottqq
文章: 2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